-
邯郸冀南新区智能装备研创空间落户马头开发区 打造产学研协同创新高地
近日,邯郸冀南新区智能装备研创空间项目正式签约落户马头经济开发区,标志着邯郸市在智能装备领域招商引资取得重要突破。该项目由河北工程大学与马头经济开发区合作共建,将以“创新研发、成果转化、技术服务、项目孵化”为核心功能,构建产学研协同创新基地,为区域产业升级注入新动能。 一、项目定位与战略意义 智能装备研创空间是邯郸市推进制造业智能化转型的关键载体,其建设契合国家关于加快培育高端装备制造产业的战略部署。项目聚焦智能装备核心技术攻关,通过整合高校科研资源与开发区产业基础,形成“研发—中试—产业化”全链条服务体系。马头经济开发区作为邯郸市传统工业集聚区,此次合作将加速区域内装备制造企业向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方向升级。 二、四大核心功能解析 1. 创新研发板块:依托河北工程大学机械工程、自动化等学科优势,重点突破智能机器人、高端数控机床、工业互联网等领域关键技术,计划建设3个省级以上重点实验室。 2. 成果转化平台:建立科技成果评价与交易机制,联合金融机构设立专项转化基金,缩短技术从实验室到生产线的周期。历史数据显示,类似平台可使科技成果转化效率提升40%以上。 3. 技术服务体系:面向开发区内200余家制造企业提供智能化改造诊断服务,开发共享设备数据库,降低中小企业技术升级成本。 4. 项目孵化中心:配置专业导师团队和种子资金,重点扶持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初创企业,孵化期企业可享受开发区税收减免政策。 三、区域产业协同效应 马头经济开发区已形成冶金装备、工程机械等产业集群,研创空间的落地将强化三大协同效应: 1. 人才协同:实施“校企双聘”制度,高校教师可入驻企业担任技术顾问,企业工程师参与教学实践,预计每年联合培养高层次技术人才300名。 2. 产业链协同:通过发布产业技术路线图,引导上下游企业协同开发智能装备配套产品,目前已有5家本地供应商启动生产线智能化改造。 3. 创新生态协同:联合邯郸市科技创新券政策,构建“基础研究—应用开发—场景验证”的闭环生态,首批开放12个工业应用场景供技术验证。 四、未来发展展望 根据规划,项目建成后三年内力争实现“双百目标”:孵化智能装备领域科技型企业100家,服务企业新增专利授权100项。邯郸市将以此为契机,申报国家级智能装备创新型产业集群,推动马头开发区从传统制造基地向创新策源地转型。相关部门表示,后续将出台专项政策,支持研创空间参与京津冀技术交易市场建设,促进创新要素跨区域流动。
2025-08-06
-
秦皇岛开发区中信戴卡创新中心主体竣工 打造汽车零部件产业研发新高地
秦皇岛开发区通过招商引资引入的重点项目——中信戴卡股份有限公司创新中心工程近日取得阶段性进展。该项目主体结构已通过多方联合验收,标志着这一集研发、办公、配套服务于一体的综合性平台即将投入运营,为区域汽车零部件产业升级提供核心技术支持。 一、项目定位与规划亮点 作为全球领先的铝合金车轮制造商,中信戴卡此次建设的创新中心总建筑面积超1.1万平方米,建筑高度近12米,采用低密度生态化设计理念。空间规划上,主体建筑划分为四大功能区:开放式研发实验区配备行业领先的材料检测设备;智能展厅将动态展示轻量化零部件技术成果;多功能会议中心支持国际技术交流;员工餐饮休闲区融入绿色建筑标准。该设计曾获省级工业建筑节能示范工程提名。 二、技术创新支撑产业升级 创新中心建成后,将重点突破高强度铝合金材料、一体化压铸工艺等关键技术。此前,企业在秦皇岛基地已实现年产3000万件铝车轮的产能,而新中心将聚焦前端研发,填补国内新能源汽车底盘轻量化领域的多项空白。验收过程中,质监部门特别关注了实验室防震、通风系统的合规性,确保后期精密仪器运行环境达标。 三、多方协作保障工程品质 此次主体验收由开发区建设工程质量监督站全程监督,施工方采用装配式钢结构缩短工期,较传统工艺减少建筑垃圾40%。监理单位重点核查了消防管线预埋、钢结构焊缝等隐蔽工程质量。项目严格遵循国家《绿色工业建筑评价标准》,屋面光伏发电系统预计可满足日常20%的用电需求。 四、区域经济协同发展效应 该项目的落地强化了秦皇岛“汽车零部件—整车制造”产业链条,周边已聚集20余家配套企业。开发区管委会表示,将依托创新中心设立产业孵化基金,未来三年计划吸引15个高端研发团队入驻。同步建设的测试跑道和3D打印车间,可直接为本地车企提供原型件快速试制服务。 目前,项目已进入内部装修阶段,幕墙工程采用自主研发的隔热降噪材料。投入运营后,预计每年可承办国际行业论坛等大型活动超50场,成为辐射华北地区的汽车轻量化技术策源地。
2025-08-06
-
河北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进口激增四成 石家庄综合保税区成关键引擎
今年以来,河北省通过深化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经贸合作,在招商引资方面取得显著成效。最新数据显示,前五个月该省对沿线国家进口额同比大幅增长40.1%,其中能源资源和农产品成为拉动增长的主力。石家庄综合保税区等重点开放平台持续释放政策红利,推动全省外贸结构持续优化。 一、进口增速显著高于出口 河北省与沿线国家的贸易呈现进口增速显著领先的特点。前五个月进口总额达58.8亿元,增速比出口高出39.3个百分点。5月单月进口增速更攀升至66.3%,创下近年新高。这种趋势表明,河北省正在积极扩大能源、农产品等关键领域的国际合作。 二、重点商品进口量价齐升 在主要进口商品中,农产品表现尤为亮眼,进口额增长75%至9.3亿元;能源类商品进口增速更为迅猛,其中煤炭及褐煤进口额激增4倍。机电产品进口保持稳定增长,增幅达22.5%。这些数据反映出河北省产业升级对优质原材料和技术装备的旺盛需求。 三、主要贸易伙伴贡献突出 印度、阿联酋和俄罗斯成为河北省最重要的进口来源地。自阿联酋进口额增长2.2倍,俄罗斯进口增长1.3倍,印度进口增长38.1%。这种多元化贸易格局的形成,得益于河北省近年来在"一带一路"沿线市场的深耕布局。 四、出口结构持续优化 虽然出口整体增速平稳,但高附加值产品表现抢眼。纺织服装出口增长63.2%,机电产品出口增长4.6%。钢材出口保持规模优势,总量达265.2万吨。对俄罗斯出口增长1.1倍,菲律宾市场增长16%,显示出河北省企业开拓新兴市场的能力不断增强。 五、开放平台赋能外贸发展 石家庄综合保税区等开放平台通过优化通关流程、创新监管模式,为进出口企业提供了有力支撑。区内企业享受的保税政策降低了运营成本,促进了与沿线国家的贸易往来。这种制度创新正在转化为河北省外贸高质量发展的新动能。 当前,河北省正抓住共建"一带一路"机遇,通过扩大进口满足产业升级需求,同时推动优势产能走出去。随着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红利持续释放,预计河北省与沿线国家的贸易合作将迈上新台阶。
2025-08-06
-
河北工业大学获批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 助力京津冀电工装备产业升级
河北省在科技创新领域取得重要突破,依托河北工业大学建设的电工装备可靠性与智能化国家重点实验室正式获批,成为省内首家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该实验室的设立将显著提升区域科技创新能力,为京津冀地区电工装备产业转型升级和招商引资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 一、实验室定位与研究方向 该实验室聚焦国家新能源发展战略和京津冀协同发展需求,围绕电工装备可靠性理论、电磁综合效应、先进材料性能调控、智能控制技术四大核心方向开展研究。通过攻克复杂电磁环境下智能电工装备关键技术,实验室将推动区域装备制造业向高端化、智能化方向发展。 二、创新平台建设与运行机制 按照"省部共建、以省为主"原则,河北省政府每年投入专项经费支持实验室建设,科技部统筹国家资源加强科研条件建设。河北工业大学作为承担单位,将重点推进人才引进、团队建设和科研攻关,形成产学研用协同创新体系。 三、产业赋能与区域发展 实验室的建立直接服务于河北省智能制造转型需求,其研究成果可应用于新能源发电、智能电网建设等领域。通过技术辐射效应,将带动石家庄、保定等地的电工装备产业集群发展,提升区域产业链现代化水平。 四、人才培养与创新生态 河北省科技厅将在科研项目立项、人才政策等方面给予重点支持,打造高水平科研团队。实验室建成后,预计每年可培养百余名专业人才,为京津冀地区电工装备产业持续输送创新力量。 该实验室的建设标志着河北省在国家重点实验室布局方面实现零的突破,其创新成果将有效提升我国在电工装备领域的国际竞争力,为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
2025-08-06
-
河北省创新发行政府债券助力经济高质量发展 优化债务结构释放金融活力
在深化财政金融改革、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背景下,河北省通过创新发行地方政府债券,为招商引资和重点项目建设注入新动能。2024年,河北省在全国率先完成年度地方政府债券发行,总额达145.82亿元,通过优化债务结构、降低融资成本,有效缓解基层财政压力,释放银行信贷空间,为实体经济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一、债务结构优化实现降本增效 此次发行的债券包含一般债券和专项债券两类,其中一般债券占比超八成,重点用于置换市县政府存量高息债务。通过定向置换415个高息项目,预计每年可减少利息支出约5亿元,显著减轻基层财政负担。专项债券则聚焦交通、水利等领域,为基础设施补短板提供低成本资金。 二、金融资源盘活服务实体经济 债券发行同步释放了13家金融机构的信贷额度,包括国有大型银行和政策性银行。通过置换存量银行贷款,金融机构可腾挪出更多资金投向制造业、科技创新等关键领域。这一举措在金融市场流动性偏紧的背景下,精准扩大了河北省内信贷投放规模。 三、财政政策协同稳定经济增长 面对年初收支平衡压力,河北省通过提前布局债券发行,为市县腾出超百亿元可用财力。这些资金将优先保障民生项目和重大工程,既防范了债务风险,又通过乘数效应拉动投资。财政厅表示将持续争取新增债券额度,2024年规模有望在去年基础上进一步提升。 四、长效机制建设强化风险防控 河北省建立了债券资金全生命周期管理体系,从项目储备、发行使用到绩效评估形成闭环。通过专项债券穿透式监管系统,确保资金精准投向优质项目。这种"资金跟着项目走"的模式,既提高了使用效率,也为其他地区提供了债务管理经验。 当前,河北省正以债券融资为突破口,构建"借、用、管、还"相统一的现代财政管理体系。通过金融工具创新与产业结构升级联动,持续优化营商环境,为经济强省建设提供可持续的资金保障。后续还将加快第二批债券发行筹备,重点支持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民生改善工程。
2025-08-06
-
临西县16个重点项目集中开竣工 光明集团食用菌基地投产助力产业升级
临西县近日举行重点产业项目集中开竣工仪式,16个项目涵盖现代农业、装备制造、生物医药等领域,总投资规模达60亿元。此次招商引资成果集中落地,标志着当地在优化产业结构、培育新动能方面取得重要进展,其中光明集团工厂化食用菌生产基地的竣工投产尤为引人关注。 一、现代农业项目引领产业转型 光明集团工厂化食用菌生产项目作为此次竣工的标杆项目,采用国际领先的层架式栽培技术和智能化环境控制系统,年产能预计突破3万吨。该基地通过“企业+合作社+农户”模式,可带动周边500余户农民参与产业链分工。同期竣工的还有投资2.8亿元的现代农业冷链物流园,将构建从生产到销售的完整供应链体系。 二、高端装备制造集群加速成型 在装备制造领域,河北菲莫斯轴承竣工项目实现精密轴承国产化替代,产品精度达到P4级国际标准。河北欧赛轴承制造新开工项目规划建设数字化车间,投产后可年产高端轴承200万套。上海方信包装项目将引进全自动模切生产线,服务周边食品加工产业集群,进一步强化产业链协同效应。 三、生物医药与热力能源协同发展 修正药业关联企业泰诺商贸的医疗器械生产基地正式动工,计划建设10万级洁净厂房3座。河北福皓热力竣工项目采用生物质能耦合技术,可为产业园区提供年均80万吨清洁蒸汽,减排效果相当于种植6000亩森林。这两个项目的实施,体现了临西县在绿色发展理念下的产业布局思路。 四、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新引擎 此次集中开竣工的16个项目全部达产后,预计年新增产值45亿元,创造就业岗位3200个。临西县通过建立项目全生命周期服务体系,从土地供给、审批代办到基础设施配套,确保重点项目“拿地即开工、竣工即投产”。当地还同步规划了技术培训中心,为产业升级储备技能人才。 从现代农业的智能化突破到高端制造的精密化升级,再到清洁能源的循环化利用,临西县此次重点项目集中开竣工,既巩固了传统产业优势,又培育了战略性新兴产业增长点,为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多维支撑。
2025-08-06
-
中华全国总工会领导赴石家庄调研送温暖活动 助力职工服务与招商协同发展
2015年,中华全国总工会领导赴河北省开展“两节”送温暖活动,重点调研工会服务创新与职工帮扶工作,为地方招商引资营造和谐劳动关系环境。此次活动通过精准帮扶、基层走访等形式,推动工会服务与区域经济发展深度融合,为职工权益保障和区域绿色崛起注入新动力。 一、送温暖活动聚焦精准帮扶与基层创新 河北省在元旦春节期间启动“春雨行动——精准帮扶”大走访,针对困难职工群体实施分类救助。全国总工会领导在调研中充分肯定河北省工会提出的“抓大事、抓善事、抓要事”工作思路,认为其通过创新服务模式,将帮扶措施落实到基层,特别是农民工维权和基层建设年活动中成效显著。 二、工会服务拓展助力职工发展 河北省总工会强调,各级工会需围绕全省发展大局,提供职业技能培训、就业创业指导等发展性服务,打造“职工之家”综合平台。全国总工会领导指出,此类服务不仅提升职工获得感,也为企业稳定用工和区域招商引资提供软环境支撑。 三、实地考察推动服务设施优化 调研组实地走访省职工体育健身中心,考察职工文化体育设施建设情况。此类设施作为职工福利的重要组成部分,间接提升区域人才吸引力,成为招商引资的配套优势。 四、深入企业慰问强化政企联动 随后,调研组赴石家庄、保定等地企业,了解工会帮扶困难职工的具体案例,并入户慰问劳模和特困职工。通过与企业面对面交流,进一步推动工会资源与企业需求对接,促进劳动关系和谐稳定。 此次调研活动凸显了工会在服务职工与服务经济双重角色中的桥梁作用,为河北省实现绿色崛起和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2025-08-06
-
魏县经济开发区企业跻身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行列 创新驱动引领农业机械升级
在邯郸市魏县经济开发区招商引资成果持续显现的背景下,园区内一家农业机械制造企业凭借科技创新实力获得国家级认证。2017年,河北宗申戈梅利农业机械制造有限公司通过省级多部门联合评审,成功入选当年首批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名单,标志着魏县在高端装备制造领域取得重要突破。 一、高标准认证彰显企业创新实力 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认定需满足包括核心技术范畴、研发投入强度、知识产权数量等八项核心指标。2017年的评审中,该企业以自主研发的智能化农业装备技术体系为核心竞争力,累计获得二十余项专利授权,其产品在播种精度、作业效率等关键指标上达到行业领先水平。省级科技主管部门的验收报告指出,企业在电液控制、物联网集成等领域的创新成果具有显著推广价值。 二、政企协同构建科技创新生态 魏县经济开发区为培育高新技术企业,2016年起实施专项扶持政策,通过搭建产学研合作平台、设立技术创新基金等方式,助力企业突破关键共性技术。公开资料显示,当地对通过国家级认证的企业给予研发费用加计扣除等政策支持,并优先推荐申报省级重大科技项目。这种培育模式使得园区高新技术企业数量在三年内实现翻倍增长。 三、产业链升级带动区域经济发展 作为邯郸市农业机械产业链的重要节点,该企业获得认证后加速推进智能化生产线改造。2018年投产的柔性制造系统使产能提升近四成,带动周边三十余家配套企业发展。魏县统计数据显示,农机装备制造业在当地工业增加值中的占比,从2015年的不足百分之八提升至近年来的百分之十五以上。 四、创新成果转化服务现代农业 企业研发的无人驾驶播种机等产品已在国内多个粮食主产区推广应用,累计作业面积超百万亩。技术部门负责人介绍,其开发的变量施肥系统可降低化肥使用量约两成,相关技术标准已被纳入行业指导目录。这些创新成果的转化,为推进农业机械化与信息化融合提供了实践样本。 此次认证不仅是对单个企业技术能力的肯定,更反映出魏县经济开发区在培育创新主体、优化产业结构的成效。随着更多科技型企业入驻,该园区正逐步成为冀南地区重要的高端装备制造基地,为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持续动能。
2025-08-06
-
承德市以高端装备制造为引擎推动产业升级 招商构建五大领域八条产业链
近年来,承德市将高端装备制造业作为经济转型的核心抓手,通过招商引资与产业链协同发展,重点布局钒钛特钢、智能制造装备等五大领域,培育智能化仪器仪表、自动输送及仓储装备等八大产业链。这一战略旨在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产业集群,为区域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 一、锚定高端制造方向 明确五大重点领域 承德市依托资源禀赋与工业基础,选择钒钛特钢、智能制造装备、精密零部件、新能源装备及节能环保设备作为主攻方向。其中,钒钛特钢领域充分发挥当地矿产资源优势,推动特种钢材在航空航天、汽车制造等场景的应用;智能制造装备板块则聚焦工业机器人、智能检测系统等关键技术研发。 二、构建八大产业链 强化协同效应 围绕核心领域,承德市系统规划了智能化仪器仪表、自动输送系统、高端仓储装备等八条产业链。以苏垦银河连杆项目为代表的生产基地已实现规模化运营,其精密连杆产品广泛应用于汽车发动机领域。同时,当地通过建设专业化园区,吸引上下游企业集聚,形成从原材料加工到终端产品制造的完整生态。 三、技术创新驱动 打造研发高地 承德市联合科研机构建立多个高端装备实验室,重点突破材料改性、智能控制等核心技术。2020年建成的省级制造业创新中心已累计孵化30余项专利技术,推动产业链向高附加值环节延伸。此外,当地企业通过智能化改造,将生产效率平均提升20%以上。 四、政策体系支撑 优化产业生态 当地出台专项扶持政策,在土地供应、融资服务等方面给予企业支持。2021年设立的产业发展基金规模已达数亿元,重点投向关键设备研发与人才引进。配套建设的物流枢纽和检验检测平台,进一步降低了企业运营成本,增强了区域产业吸引力。 当前,承德市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已形成龙头企业引领、中小企业协同的发展格局。随着产业链持续完善和技术创新能力提升,这一战略性产业正成为推动区域经济跨越式发展的重要支柱。
2025-08-06
-
大名县经开区打造花生油精深加工产业集群 引资2400万美元项目落地
大名县作为全国重要的花生种植与交易中心,正通过招商引资推动农副食品加工业升级。当地依托"中国花生之乡"产业优势,规划建设现代化植物花生油生产基地,项目总投资2400万美元,开放独资、合资、合作等多种投资模式,旨在延伸花生产业链,提升农产品附加值。 一、产业基础支撑项目发展潜力 大名县年花生种植规模稳定在50万亩,原料总产量突破12万吨,三大专业交易市场年流通量达25万吨,原料集散能力居华北地区前列。县域内已形成种植、收购、初加工的完整产业链,为花生油精深加工项目提供稳定的原料保障。 二、技术升级推动产品价值提升 项目采用低温压榨、脱酸脱胶等先进工艺,计划生产符合国际标准的一级花生油,同时开发花生蛋白粉、花生肽等副产品。精深加工模式可使花生原料利用率提升至95%以上,较传统加工方式提高约30%的经济效益。 三、区位优势降低运营成本 大名县地处冀鲁豫三省交界,周边200公里半径覆盖4个千万级人口城市,物流网络通达京津冀和中原城市群。当地建有专业农产品仓储物流园区,可提供恒温仓储和冷链运输支持,大幅降低企业原料采购与产品分销成本。 四、政策配套保障投资效益 项目纳入省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项目库,享受农产品加工设备购置补贴、首台套技术装备保险补偿等政策。经开区配套建设标准化厂房和污水处理设施,对固定资产投资超千万美元项目实行"一事一议"税收奖励。 五、市场前景与可持续发展 2022年我国高端食用油市场规模突破800亿元,其中花生油品类年增长率保持12%以上。项目建成后可通过"企业+合作社+农户"模式,带动大名县及周边地区5万户农户增收,实现年减排加工废弃物1.2万吨的环保目标。
2025-08-06
有想补充的信息?点我投稿

- 联系我们
- 企业入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