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河北优质农产品走进港澳 保定廊坊企业签约意向破亿
近日,河北农业代表团赴港澳开展经贸合作活动,通过参加国际展会、举办专场推介会等形式,推动农业领域招商引资取得显著成效。活动期间,保定市、廊坊市等地的30余家农业企业达成意向性签约金额1.02亿元,现场签约超4000万元,集中展示了燕赵大地优质农产品的市场潜力。 一、多元展品亮相国际舞台 河北代表团携特色农产品参与港澳地区重要展会,展品涵盖沧州金丝小枣、承德山杏仁、张家口燕麦制品等地理标志产品,以及邯郸预制菜、衡水老白干酒类衍生品等深加工品类。保定草莓种植企业通过现场品鉴活动,吸引大批采购商洽谈合作。 二、精准对接深化区域合作 在澳门举办的"冀澳绿色农业合作洽谈会"上,廊坊现代农业园区重点推介了智慧农业项目,涉及冷链物流、有机蔬菜标准化种植等领域。石家庄某生物科技公司与港澳企业就植物蛋白提取技术达成研发合作意向,签约金额达2300万元。 三、产业优势获市场认可 邢台富硒农产品、唐山板栗制品等凭借独特品质,成为港澳客商关注焦点。秦皇岛海产品加工企业通过视频连线方式,向采购商展示全产业链质量控制体系,现场签订长期供货协议5份。 四、长效机制促持续发展 河北省农业农村部门与港澳贸易机构签署合作备忘录,约定建立常态化沟通机制。未来将定期组织企业互访,推动建立"河北农产品港澳直采基地",进一步缩短供应链条。 此次活动有效提升了河北农产品的国际知名度,为深化京津冀与粤港澳大湾区农业合作奠定了坚实基础。相关企业表示,将严格履行合约内容,确保产品质量符合出口标准。
2025-08-18
-
河北智造闪耀工博会 唐山机器人集群亮相高端装备展
第20届中国国际工业博览会上,河北省以"创新智能绿色共建制造强省"为主题,组织31家企业携46件尖端产品参展,集中展示装备制造领域招商引资成果与产业升级成效。唐山智能机器人、保定高端数控机床等创新产品成为展区焦点,凸显京津冀协同发展背景下河北智造的技术突破与市场潜力。 一、特种机器人破解应急救援难题 展区内,具备自主知识产权的消防灭火侦察机器人集成多光谱探测系统与自主导航技术,其耐高温结构设计可承受石化场所800摄氏度极端环境。该装备已在国内30余个重点化工园区实现应用,执行高危任务成功率提升60%。同步展出的防爆型危化品处置机器人配备机械臂与3D建模系统,能完成阀门操控、样本采集等复杂操作。 二、协作机器人推动智能制造转型 唐山企业研发的仿生双臂协作机器人采用模块化关节设计,重复定位精度达0.02毫米,可适配汽车焊接、电子装配等12种工业场景。同系列产品在京津冀地区已部署200余台,帮助汽车零部件企业降低人工成本45%。展台另陈列的轻量化六轴机器人负载自重比突破1:3技术瓶颈,特别适合食品医药行业无菌车间应用。 三、高端机床支撑航空航天制造 保定企业展出的五轴联动复合材料加工中心,采用恒温主轴与激光对刀系统,加工大型航空构件时形变误差控制在0.05毫米内。该设备已参与国产大飞机翼身融合体部件试制,相比进口设备效率提升20%。现场演示的风电叶片模具加工单元,实现8米长模具一次成型,填补了华北地区相关技术空白。 四、产业链对接深化区域协作 展会期间举办的跨省产业对接活动中,河北企业与新疆装备制造商达成7项技术合作协议,涉及智能农机、矿山机械等领域。河北省相关部门表示,将建立长三角、珠三角重点企业常态化对接机制,重点引进传感器、伺服系统等关键部件企业,完善机器人全产业链生态。 本届展会河北展团累计接待专业访客超5000人次,20家企业进入工信部优质供应商名录。唐山高新区与上海临港集团就智能装备产业园建设签署战略框架协议,未来将共同打造机器人核心零部件产业集群。
2025-08-18
-
河北重点扶持30县特色农业 打造雄安周边产业高地
河北省通过招商引资推动农业转型升级,近期启动专项计划支持30个县(市、区)培育特色农产品优势区。该举措旨在提升京津市场供给能力,重点发展设施蔬菜、道地药材等高附加值产业,构建从种植到营销的全链条体系。 一、特色产业布局优化升级 河北省2023年投入1.85亿元支持31个县发展特色农业项目,涵盖蔬菜、果品、中药材等六大类。2024年政策持续加码,重点区域农作物种植规模稳定在4300万亩,其中雄安新区周边县域将建设高端设施蔬菜基地,采用净菜加工、即食产品研发等新模式。在邢台、保定等地推广仿野生中药材种植技术,安国市重点打造八大祁药标准化生产基地。 二、关键技术赋能品质提升 在水果产业带,邯郸、石家庄等产区引入新品种与智能分选设备,建立冷链物流体系。衡水棉花产区开展全程机械化试点,配套绿色防控技术。承德、张家口食用菌产区研发智慧繁育系统,将珍稀菌类产能提升30%。秦皇岛水产养殖区试点生态循环模式,相关技术已获省级科技成果认证。 三、市场体系强化品牌效应 通过建立京津冀产销对接平台,河北省特色农产品在京津市场占有率提升1个百分点。饶阳蔬菜、赵县雪花梨等21个地理标志产品纳入高端商超供应体系。沧州金丝小枣等产品通过跨境电商拓展海外市场,2023年出口额同比增长15%。 四、联农带农机制创新 在30个重点县推行"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合作模式,保定阜平县食用菌项目带动5000余农户户均增收1.2万元。邢台内丘县酸枣仁产业链提供就业岗位2300个,深加工产品附加值提升40%。省级财政对新型经营主体给予设备购置补贴,2024年预计撬动社会资本投入超5亿元。 目前,河北省已形成环京津特色农业产业带,下一步将强化科技支撑与质量追溯体系建设,计划2025年前创建国家级优势特色产业集群3至5个。
2025-08-18
-
河北工业大学"木来心往"项目斩获全国创业大赛金奖
在成都举办的全国性大学生创新创业赛事中,河北工业大学凭借"木来心往"项目脱颖而出,荣获文化创意类金奖,成为京津冀地区高校创新创业成果转化的典型案例。该项目聚焦小空间功能家具设计,以市场化思维推动产学研融合,为区域招商引资提供了优质高校科创项目储备。 一、赛事背景与规格 2016年"创青春"全国大学生创业大赛作为共青团中央联合多部委主办的权威赛事,设置科技创新、乡村振兴等六大主题赛道。本届赛事吸引220所高校参与,终审阶段评审专家从商业模式、社会效益等维度对399个入围项目进行综合考量。 二、获奖项目创新亮点 "木来心往"团队研发的模块化家具系统,通过可变形结构实现书桌、储物柜等功能的自由组合。其核心专利技术解决了传统家具在狭小空间适配度低的痛点,产品定价较市场同类降低30%,已在多所高校宿舍试点应用。团队同步开发线上设计平台,用户可自主完成空间方案定制。 三、高校双创培育体系支撑 河北工业大学建立"课程孵化-基地培育-竞赛打磨"三级培养机制,为项目提供跨学科导师组指导。校内创客空间累计孵化硬件类项目47个,其中12个完成工商注册,形成设计类专业与机械工程学科的优势互补。 四、产学研转化成效 该项目已与京津冀地区3家制造企业达成合作协议,首期量产计划覆盖大学城周边市场。赛事评委认为其创新性在于将工业设计思维融入传统家具业,契合城市青年群体消费升级趋势,具有明确的商业化路径。 五、区域双创生态建设 天津市将此类获奖项目纳入重点扶持清单,通过创业补贴、税收优惠等政策加速成果落地。当地产业园区同步建立高校项目对接通道,推动创新链与产业链深度融合,形成"竞赛选拔-政策赋能-市场检验"的良性循环机制。
2025-08-18
-
河北构建环首都机场群 张家口承德沧州加速航空布局
河北省正以通用机场建设为抓手推进航空网络全域覆盖,通过新建扩建20个机场项目形成三大枢纽集群,为京津冀协同发展提供交通支撑。这一战略布局将显著提升区域招商引资能力,尤其促进张家口、承德等地的通航产业集聚,到2020年实现县级行政单元机场服务全覆盖。 一、通用机场建设进入提速阶段 当前河北省重点推进张北等3个通用机场竣工,同步启动三河等8个新建项目。承德机场已列入运输机场通航计划,邢台与张家口改扩建工程将于年内动工。区别于民用运输机场,此类设施主要承担1000米以下专业飞行任务,包括短途运输、应急救援等公共服务功能。 二、三大机场群重构区域航空版图 规划显示,环首都机场群将服务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环渤海集群聚焦临空经济发展,冀中南群则强化物流枢纽作用。秦皇岛、唐山等7个运输机场的扩建,与通用机场网络形成互补,构建"干-支-通"三级体系。 三、政策红利驱动基础设施建设 《中国民用航空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明确支持河北建设260个全国运输机场节点,邯郸、石家庄等项目已纳入国家清单。地方政府通过专项债等融资方式保障建设进度,确保2020年前实现全省航空服务全覆盖。 四、通航产业催生经济新增长极 沧州等地依托机场布局规划通航产业园,发展飞机维修、航空培训等配套产业。冀北地区通过张北机场试点短途运输航线,破解山区交通瓶颈。数据显示,每个通用机场可直接带动周边2-3亿元年产值。 五、应急救援体系实现质的飞跃 全域机场网络建成后,河北应急救援响应时间将缩短至30分钟以内。张家口冬奥会保障经验已转化为标准化预案,未来各机场均配置医疗救护、消防救灾专用起降坪。 六、京津冀协同发展再添基础设施 作为京津冀交通一体化关键环节,河北机场群将与天津港、大兴机场形成海陆空联运体系。目前已有企业开通北京至承德直升机摆渡服务,验证了区域通航市场的可行性。 七、可持续发展理念贯穿建设全程 所有新建机场均按照绿色建筑标准设计,唐山机场改扩建工程采用光伏发电技术。环渤海机场群特别设置鸟类监测系统,最大限度降低对候鸟迁徙路线的影响。
2025-08-18
-
河北国企香港推介29个招商项目 深化冀港产业合作
2024年4月,河北省重点国有企业与香港中资企业商务座谈及项目推介会在香港世贸中心举行。河北国有企业集中发布29个招商项目,涵盖装备制造、休闲旅游、能源化工、物流贸易、园区建设等领域。活动由河北国资委与香港中国企业协会联合举办,旨在加强冀港企业对接交流,通过招商引资宣传河北发展优势,为双方后续合作奠定坚实基础,香港中资企业就感兴趣的项目与河北企业深入交流并表达积极合作意愿。 一、活动搭建冀港合作重要桥梁。此次推介会是河北落实国家对外开放战略、深化与香港经贸合作的具体行动。香港作为国际金融、贸易和航运中心,拥有专业服务、资本运作和全球市场网络等优势,而河北是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的重要一翼,在产业基础、资源禀赋和区位交通等方面具备独特优势。通过搭建此次对接平台,河北国有企业得以充分展示自身发展潜力和合作机遇,香港中资企业则能更直观了解河北重点产业布局,为双方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创造条件,助力河北更高水平对外开放和香港中资企业拓展内地市场。 二、推介项目凸显河北产业特色。发布的29个招商项目紧扣河北产业发展方向,体现了“传统产业升级+新兴产业培育”的双轮驱动思路。在装备制造领域,项目聚焦高端装备、智能制造等方向,依托河北雄厚的工业基础,推动产业向高端化、智能化转型;休闲旅游领域则结合河北丰富的历史文化和自然资源,推出一批文旅融合、生态康养项目,契合京津冀地区休闲消费升级需求;能源化工领域重点围绕绿色低碳发展,布局新能源、新材料项目,助力河北实现“双碳”目标;物流贸易领域立足河北沿海港口和内陆物流枢纽优势,打造跨境物流、大宗商品交易等合作平台;园区建设领域则推出多个产业园区合作项目,为香港中资企业参与园区开发、产业导入提供空间。 三、冀港企业对接展现合作诚意。推介会上,香港中资企业对河北发布的项目表现出浓厚兴趣,围绕物流贸易、能源化工、园区建设等领域与河北国有企业开展多轮深入交流。香港中资企业在资本运作、国际市场开拓、现代企业管理等方面的经验,与河北国有企业在产业资源、市场空间、生产能力等方面的优势形成良好互补。双方就项目合作模式、投资规模、风险防控等具体问题进行探讨,部分企业达成初步合作意向,计划在会后组建工作专班推进项目落地,为后续务实合作打下基础。 四、合作前景助力两地协同发展。此次活动为冀港企业合作开启了新篇章。下一步,河北国资委与香港中国企业协会将建立常态化沟通机制,持续跟踪推进意向合作项目,及时协调解决合作中遇到的问题。河北国有企业将以此次推介会为契机,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提升合作项目服务保障水平;香港中资企业则可通过参与河北项目,深度融入京津冀协同发展大局,拓展在内地的业务布局。双方将在更高层次、更广领域实现互利共赢,共同服务国家区域协调发展战略,为河北经济高质量发展和香港长期繁荣稳定注入新动能。
2025-08-18
-
河北开发区瞄准高端产业 携千亿元项目赴京招商引资
在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推动下,河北省作为北京产业转移重点承接地,正聚焦高端产业领域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日前,河北有关部门组织省级以上开发区的180个重点合作项目赴京推介,总投资近4000亿元,涵盖现代服务业、战略性新兴产业、高端装备制造等多个领域,旨在精准承接北京产业和创新资源转移。 一、承接背景: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深入实施,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持续推进,河北凭借独特区位优势、坚实产业基础和完善政策支持体系,成为北京产业转移的重要承载地。省级以上开发区作为承接主平台,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明确主导产业定位,完善基础设施配套,为高端产业转移提供优质空间和服务保障。 二、项目布局:此次推介的项目注重质量与效益提升,聚焦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方向。现代服务业项目占比较高,涵盖科技服务、金融服务、商务服务等生产性服务业领域,助力区域服务功能协同;战略性新兴产业和高端装备制造产业项目总投资合计近两千亿元,涉及新能源、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等前沿领域,推动产业结构向价值链高端迈进。 三、承接机制:河北200多家省级以上开发区中,60个经济开发区被明确为承接京津产业转移重点区域,实施差异化承接策略。省辖市及邻近北京的开发区重点承接北京商务服务业延伸项目,打造区域服务协作网络;县(市、区)的省级以上开发区则侧重承接总部企业生产基地项目,形成“总部+基地”协同发展模式,促进产业链上下游精准对接。 四、发展成效:通过定向精准承接,河北开发区与北京的产业合作不断深化。此前,省级以上经济开发区已承接大量来自北京的产业转移项目,总投资额可观;近年一季度,合作项目洽谈数量和投资额持续增长,重点城市和开发区正逐步成为北京功能疏解和产业转移的优选之地,为区域经济协同发展注入新动能。
2025-08-18
-
河北廊坊绿色廊道建设加速推进 打造生态交通新标杆
河北省交通运输系统近期全面启动绿色廊道建设工程,以公路绿化美化和路域环境整治为核心,覆盖高速公路、普通干线及农村公路网络。该工程不仅提升区域生态环境质量,还将通过生态景观优化助力沿线地区招商引资。目前项目已进入冲刺阶段,预计8月底实现全线完工。 一、工程覆盖三大路网体系 此次绿色廊道建设涵盖高速公路、普通干线公路和农村公路三大板块。高速公路重点实施573公里绿化提升工程,涉及8条关键路段;普通干线公路改造范围达2707公里,通过植被补植和景观节点打造提升行车舒适度;农村公路则聚焦县道和重要乡道,形成贯通城乡的生态脉络。 二、6.27亿元投资聚焦生态升级 省级财政专项投入6.27亿元用于高速公路与普通干线公路绿化,资金主要用于本土树种种植、边坡生态修复及智能灌溉系统建设。农村公路板块采用"以奖代补"机制,鼓励地方政府结合乡村振兴规划实施特色绿化。 三、科技创新赋能生态养护 工程引入遥感监测和物联网技术,建立绿化养护数字化平台。在雄安新区周边路段试点智能滴灌系统,通过土壤湿度传感器实现精准灌溉,较传统模式节水30%。部分路段采用抗逆性强的紫穗槐等植物,降低后期维护成本。 四、路域环境整治同步推进 除绿化工程外,同步开展违法建筑拆除、广告牌规范整治等专项行动。在京德高速沿线建成20处生态隔离带,有效降低交通噪音和尾气污染。石家庄市鹿泉区通过废弃料场生态修复,新增绿化面积超12万平方米。 五、生态效益与经济价值并重 项目建成后,预计年吸收二氧化碳约8万吨,廊道沿线将形成20余处休闲景观带。保定市结合太行山旅游规划,在涞源段打造60公里红叶观光带,推动"交通+旅游"产业融合发展。衡水市依托农村公路绿化网络,发展苗圃经济带动农户增收。 目前,河北省交通运输部门已成立专项督导组,对11个地市实施分片包干督导,确保工程按期高质量完成。该项目的实施将为京津冀协同发展提供更优质的生态交通支撑。
2025-08-18
-
河北企业亮相广交会 五金机电与绿色产品引客商瞩目
第114届广交会上,河北省交易团以570个展位、330家企业的规模亮相,聚焦五金工具、机械设备等传统优势产业,同时展示绿色创新产品,成为招商引资的重要平台。参展企业通过现场洽谈、产品演示等方式,与全球采购商达成多项合作意向,展现了河北制造的国际竞争力。 一、参展规模与结构 河北省交易团组织2122人参与本届广交会,展位覆盖五金工具、建筑装饰材料、电子电气等多个领域。其中,机械设备类企业占比显著,凸显河北在工业制造链中的优势。参展企业多为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新技术企业,部分产品通过国际认证,符合欧美市场标准。 二、特色展品与技术突破 展区内,卫浴设备企业推出节水型产品,融合智能控制系统;自行车厂商展示轻量化碳纤维车型,吸引欧洲客商关注。邯郸某企业的建筑新材料具备防火抗震特性,现场签约订单超百万美元。石家庄企业研发的电动工具以低能耗、高精度为卖点,填补东南亚市场空白。 三、洽谈成果与市场拓展 来自中东、非洲的采购商对河北五金工具表现出强烈兴趣,部分企业首日即达成全年出口量的30%。沧州铸铁件厂商通过广交会渠道,与德国经销商建立长期供货协议。保定自行车配件企业首次接触南美客户,预计新增年出口额近千万人民币。 四、绿色转型与品牌升级 河北省交易团设立“绿色智造”专区,唐山企业的太阳能光伏组件、邢台企业的可降解包装材料等成为亮点。多家企业表示,通过广交会反馈优化了产品设计,例如衡水企业根据北欧客户需求改进卫浴设备防冻性能,订单量提升40%。 五、政策支持与长效机制 河北省商务部门提前组织企业参与线上对接会,并设立翻译服务组协助谈判。后续将梳理客商资源库,针对“一带一路”沿线市场举办专项对接活动。部分参展企业已启动生产线扩容,以满足广交会催生的新增需求。
2025-08-18
-
河北创新保障房政策覆盖乡镇基层 助力城乡融合发展
河北省近年来通过创新融资机制和拓展政策覆盖面,将保障性住房建设与城乡融合发展相结合,在实现城镇低收入家庭"应保尽保"基础上,重点向乡镇教师、医务工作者等基层群体延伸,同时结合易地扶贫搬迁推动新型城镇化建设,形成具有示范意义的住房保障体系。 一、保障性安居工程实现全域覆盖 河北省累计建成保障性安居工程228万套,住房保障覆盖率突破20%,其中125万套为保障性住房,102万套为棚改安置房。值得注意的是,中央下放煤矿棚户区、国有林业棚户区改造任务已全面完成,工矿和垦区危房改造进度超过60%。通过系统化推进,全省城镇低收入家庭住房问题得到根本性解决。 二、政策创新惠及乡村基层群体 在近期专项工作会议中,河北省明确提出将保障房政策延伸至乡镇农村,首批1.4万套乡镇保障房已开工建设,重点解决教育、医疗系统和基层公务人员的住房困难。政策创新体现在三方面:一是将村庄迁并城镇的搬迁群众纳入保障范围;二是把城郊村、危房集中区统一纳入棚改政策;三是通过政府购买服务模式吸引社会资本参与。 三、基础设施同步提升居住品质 依托棚改政策优势,河北省建立"四同步"机制推进配套设施建设:2015至2017年间,系统编制专项规划,优先安排给排水、供电、教育医疗等配套项目。通过对接政策性银行等渠道,确保项目与安置房同步交付使用,目前已有47个县区实现基础设施达标率100%。 四、动态监管确保资源高效利用 针对部分地区出现的保障房闲置现象,河北省启动全省范围排查整治,建立"项目过堂"机制,从规划选址、户型设计、分配制度等环节优化调整。明确要求新建项目在三年内达到90%以上的入住率标准,对闲置超过12个月的项目实行用途转换或重新分配。 五、多元融资破解资金瓶颈 创新采用"省级统筹+市县实施"的融资模式,一方面争取中央财政补助和专项债券支持,另一方面建立省级融资平台整合各类资源。在张家口、保定等试点地区,通过捆绑商业开发、配建公共服务设施等方式,实现保障房项目资金平衡。 六、未来三年重点攻坚方向 按照最新规划,河北省将持续扩大保障范围:在雄安新区周边布局人才公寓项目;在环首都地区试点租赁型保障房;对太行山、燕山片区扶贫搬迁群众实行兜底保障。预计到2025年,全省将新增乡镇保障房3万套,基本实现重点群体全覆盖。 通过系统化政策设计和精准化实施路径,河北省正构建城乡统筹的多层次住房保障体系,这一实践不仅提升了基层公共服务人员的职业获得感,也为全国新型城镇化建设提供了可复制的经验样本。
2025-08-18
有想补充的信息?点我投稿

- 联系我们
- 企业入驻
